发布时间:2025-09-14 09:10:23 人气:
从海外逆变器龙头估值变化看国内逆变器厂商!
从海外逆变器龙头估值变化看国内逆变器厂商
全球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逆变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国内逆变器厂商不仅受益于行业整体的成长,还面临着海外替代的机遇,其高速成长的确定性较高。以下是从海外逆变器龙头估值变化出发,对国内逆变器厂商的详细分析。
一、海外逆变器龙头估值变化的核心因素
光伏景气度和公司盈利的波动
欧美光伏装机复苏与增长:自2019年以来,欧洲光伏装机复苏,带动了逆变器出货量的增长和盈利的改善。以SMA为例,其出货量增长并扭亏为盈,估值也随之快速提升。同时,美国户用逆变器双寡头SEDG和ENPH也受益于政策壁垒和专利壁垒的保护,出货量稳步提升,带动了公司估值的上行。
ETF基金规模增长与持仓占比提升:自2019年年底以来,美国三大新能源ETF基金(TAN、ICLN、QCLN)规模大幅增长,其中SEDG和ENPH均为其重仓股,且在三只基金中的持仓占比提升,这进一步助推了这些公司的估值。
国内逆变器厂商的海外替代机遇
加速出海与市场份额提升:自2018年531政策后,国内逆变器厂商加速出海,新秀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9.5%提升至2020年的23%。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等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均超过60%,且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
产品迭代速度与价格成本优势:国内逆变器产品迭代速度快,具有价格成本优势,这使得国内逆变器厂商在海外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未来,国内逆变器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带动盈利继续高增长。
二、国内逆变器厂商的估值与业绩增长
估值提升与外资持股比例增加:自2020年底以来,国内逆变器上市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持续提升,这助推了估值的提升。同时,国内厂商业绩增速高,有望消化高估值。
高增长消化高估值的逻辑:国内逆变器厂商通过加速出海、提升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这种高增长能够消化高估值,使得公司的估值保持在合理水平。
三、相关标的与投资建议
相关标的: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等国内逆变器厂商是值得关注的相关标的。这些公司在海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业绩持续增长,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投资建议:虽然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但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表现,结合市场情况进行投资决策。同时,需要注意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综上所述,从海外逆变器龙头估值变化来看,国内逆变器厂商面临着行业成长和海外替代的双重机遇,其高速成长的确定性较高。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表现,结合市场情况进行投资决策。但需要注意股市风险,谨慎投资。
Enphase是一家在美国电动汽车充电领域非常有前景的能源公司
Enphase确实是一家在美国电动汽车充电领域非常有前景的能源公司。以下是具体分析:
专注于微型逆变器技术:Enphase专注于为单个太阳能电池板开发微型逆变器,这是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技术优势。通过D2C、B2B和分销商模式,Enphase成功覆盖了家庭、商业用户和制造商,展现了其广泛的市场覆盖能力。
市场领导者地位:Enphase在微型逆变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0年占有48%的市场份额。其推出的IQ8?微型逆变器更是展示了公司的技术优势,不仅在正常情况下提供高效能源转换,还能在停电时提供备用电力,这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美国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入电动汽车充电市场:2021年,Enphase通过收购ClipperCreek成功进入电动汽车充电市场。随着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Enphase预计凭借40%的复合年增长率,将大力抓住这一市场机遇。
财务表现强劲:Enphase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务表现强劲,收入和微型逆变器销售均有显著增长。这显示了公司的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电动汽车充电和太阳能微型逆变器市场的竞争力。
政策支持与增长前景:随着美国对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如《重建得更好》法案的推出,Enphase有望进一步受益。清洁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Enphase作为领头羊,其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然而,投资者在投资Enphase时也应谨慎对待当前较高的估值,建议在市场回调后再考虑投资。
中国股市:霸气侧漏的户用逆变器龙头锦浪科技,下一个阳光电源?
中国股市:户用逆变器龙头锦浪科技,能否成为下一个阳光电源?
锦浪科技,一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个性与活力的公司,其企业logo更是一个直观的“浪”字,让人印象深刻。在光伏逆变器领域,锦浪科技以其户用及工商业等小功率组串式逆变器为主导产品,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一、户用逆变器龙头地位
锦浪科技在户用逆变器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国内户用分布式逆变器市场市占率超过40%。2020年,公司出货量达到9GW,而到了2021年,根据业绩预告,出货量更是增长至14~15GW,增长势头强劲。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锦浪科技在户用逆变器市场的领先地位,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核心逻辑分析
光伏产业大发展:锦浪科技未来成长性最主要的来源是整个光伏产业迎来平价上网后的大发展。随着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大力推进,从BIPV整县推进到整村推进,锦浪科技作为户用分布式逆变器起家的企业,将最受益于此过程。
国产替代化:随着国内企业竞争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会进一步侵蚀国外市场,为锦浪科技等国内逆变器企业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海外市场机遇:华为被美国制裁后,其光伏逆变器海外市场空出,为国内逆变器厂商提供了机会。锦浪科技也借此机会扩大了在海外市场的份额。
行业相对优势: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逆变器属于相对比较好的环节。锦浪科技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有望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三、面临的挑战
估值偏高:尽管锦浪科技业绩亮眼,但当前滚动PE超过110倍,估值偏高。在市场担忧光伏行业内卷程度加大的情况下,是否愿意给予其那么高的估值水平,成为了一个问题。
来自阳光电源的竞争:阳光电源作为集中式逆变器的龙头,也进入了户用市场,并且量起来很快。对于锦浪科技来说,阳光电源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双方在技术实力、品牌和渠道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锦浪科技面临的竞争压力巨大。
四、未来展望
锦浪科技在户用逆变器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估值偏高和来自阳光电源的竞争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锦浪科技需要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拓展海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也需要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从长远来看,虽然锦浪科技在户用逆变器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但面对行业龙头阳光电源的竞争压力,其未来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投资者在关注锦浪科技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面临的竞争风险和市场变化。
综上所述,锦浪科技作为户用逆变器领域的龙头企业,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和成长潜力。然而,面对估值偏高和来自阳光电源的竞争等挑战,其未来的发展之路仍需谨慎对待。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汽车逆变器市场前景怎么样 车载逆变器发展趋势有哪些
一、汽车逆变器市场前景怎么样
汽车逆变器在新能源汽车和普通汽车的电力控制中广泛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和普通汽车电气化水平的提升,汽车逆变器行业前景广阔。
1、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这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汽车制造商的投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5万辆,同比增长10.9%。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需求将继续增长。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逆变器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2、普通汽车电气化趋势加速
普通汽车正走向电气化,传统燃油车的改造和新兴电动车的需求推动了汽车逆变器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进步,市场对高效能汽车控制系统的追求更加迫切。对于逆变器制造商而言,抓住这一趋势,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3、新材料应用带来新机遇
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降低逆变器成本并提升性能,同时促进市场快速增长。硅基功率电子器件是主流技术,但在高温等恶劣环境下,其电流密度降低和切换速度减慢的问题依然存在,难以满足高性能、高效、小体积和各种瞬态工况的要求。因此,新材料特别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
总之,汽车逆变器行业前景广阔,企业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积极开拓市场,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车载逆变器发展趋势有哪些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车载逆变器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1、高功率化
随着乘客对汽车舒适性的需求增加,外接电器的功率不断提高,对车载逆变器的功率要求也随之提升,更高功率的逆变器产品将陆续推出。
2、安全性要求高
汽车电子设备(包括逆变器)在运行时会发出电磁波,设备间可能相互干扰,因此对车载逆变器的电磁兼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要满足汽车电子产品工况环境日益复杂的要求。同时,对交流波形及逆变输出的交流电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确保汽车及相关电器正常和安全地工作。
3、轻量化
整车轻量化设计趋势下,对车载逆变器的重量和体积提出了相应要求,在同等功率及安全性等条件下,重量和体积越小越好,以满足轻量化需求。
4、散热优化
车载逆变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能耗。随着材料学及设计的进步,逆变器的散热工艺将会不断改进。
5、智能集成化
随着CAN总线技术的普及,现代主流车型能够实时上报各零部件状态信息,如负载功率大小、输出电压范围、产品内部温度值和产品故障状态等。未来,逆变器将更加智能化,通过智能调节负载功率、输出电压等有效降低热损耗,使车载逆变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微逆双雄(禾迈、昱能)分析
微逆双雄(禾迈、昱能)分析
一、目标市场分布
禾迈股份与昱能科技两家企业的海外业务占比较大。2024年上半年,禾迈股份海外营收占比为82.4%,昱能科技为77.4%。从地域分布来看,两家企业的微逆业务均以欧洲市场为主,禾迈股份在西欧地区竞争优势突出,拉美市场次之,亚太、美国等市场也有一定布局;昱能科技微逆业务在欧洲占比居多,美国和拉美市场占比次之。此外,昱能科技在国内积极发力工商业储能业务,使得其海外营收占比有所下降,并在南京成立控股子公司专注于工商业储能业务的拓展。
二、三季报收入情况
2024年第三季度,禾迈股份营收同比增长4%,环比下降38%,主要受欧洲假期影响出货量;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减少10%,主要受欧洲微逆市场需求承压影响。而昱能科技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35%;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8%,主要系工商业储能系统的营业收入快速增加以及境外微逆市场逐步回暖所致。
三、微逆营收和毛利率分析
两家企业微逆营收规模相近。上半年,禾迈股份微逆营收7.5亿元,同比减少15%;昱能科技微逆营收6.2亿元,同比增加8%。毛利率方面,禾迈股份2020-2024H1微型逆变器毛利率水平在50%上下浮动,整体较为稳定,2024年上半年微逆毛利率53.2%;昱能科技2020-2023微型逆变器毛利率稳定在37%上下。两者毛利率均维持较为稳定的水平,但存在差异,可能由于业务统计口径差别、产品定位和产品规格等原因影响。
四、费用相关分析
禾迈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三大费用率增幅较大,主要由于公司增加了研发、人员、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投入。而昱能科技前三季度三大费用率较2023年同期均有明显下降,主要由于营收增幅较大,费用相应摊薄。财务费用率方面,两家企业财务费用走势较为相近,受汇率(汇兑损益)等因素影响较大。
五、净利润和净利率情况
2024年前三季度,禾迈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减少41%;昱能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减少17%。第三季度,禾迈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减少13%;昱能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加33%。受欧洲市场需求同比下滑的影响,两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降。但昱能科技在微逆业务之外积极拓展工商储业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洲需求的低迷,业绩环比表现相对更好。
六、结论
禾迈股份与昱能科技作为微逆环节的代表性企业,业务结构相似,上半年两家企业微逆营收占比均在75%以上,业绩贡献最主要的区域均为欧洲。受欧洲市场需求影响,前三季度两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降。但昱能科技积极布局国内工商储业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洲需求的低迷,业绩环比表现相对更好。此外,禾迈股份在海外积极布局工厂,此举是否有助于破解美国关税问题尚待观察。
目前国内启动微逆业务的厂家逐渐增多,但市场格局已定型,且禾迈、昱能等公司在微逆的销量已经领先,且对产品成本的控制极为严苛。后来者想在技术领先、成本控制上追上头部企业是个极为困难的挑战。
功率半导体行业干货:MOS管、IGBT等
功率半导体行业干货:MOS管、IGBT等
功率半导体器件概述
功率器件是一种半导体分立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闸管、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产品,具体用途是变频、变相、变压、逆变、整流、增幅、开关等。从应用范围来看,MOSFET和IGBT适用范围最广,二者市场规模之和占整体功率器件的一半以上。
IGBT
定义与特性:IGBT全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由双极型三极管和MOSFET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器件。IGBT具有电导调制能力,相对于MOSFET和双极晶体管具有较强的正向电流传导密度和低通态压降。IGBT的开关特性可以实现直流电和交流电之间的转化或者改变电流的频率,有逆变和变频的作用。应用领域:IGBT可以应用于逆变器、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牵引传动等领域。因此,从小家电、数码产品,到航空航天、高铁领域,再到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应用都会大量使用IGBT。市场规模:根据Yole统计,2020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为54亿美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4亿美元,2020-2026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IGBT消费市场,2020年我国IGBT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约占全球IGBT市场规模的39%。MOSFET
定义与特性:MOSFET全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与数字电路的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优点在于稳定性好,具有高频、驱动简单、抗击穿性好等特点。应用领域:MOSFET适用于AC/DC开关电源、DC/DC转换器。在MOSFET下游的应用领域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国防和航空航天、通信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其中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占比最高。在消费电子领域,主板、显卡的升级换代、快充、Type-C接口的持续渗透持续带动MOSFET的市场需求;在汽车电子领域,MOSFET在电动马达辅助驱动、电动助力转向及电制动等动力控制系统,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等功率变换模块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市场规模:MOSFET是功率器件的最大市场。根据Yole统计,2020年全球MOSFET市场规模为76亿美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元,2020-2026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MOSFET消费市场,2020年我国MOSFET市场规模为29亿美元,约占全球MOSFET市场规模的38%。功率半导体国内外企业概览
国外企业
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在功率器件领域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其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专注于为汽车和工业功率器件、芯片卡和安全应用提供半导体和系统解决方案。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于1999年从摩托罗拉分拆出来,次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产品系列包括电源和信号管理、逻辑、分立及定制器件,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工业、LED照明、医疗、军工及电源应用等领域。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成立于1930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是全球领先的模拟及数字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公司,在信号链与电源管理领域均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N.V.):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在分立器件、手机相机模块和车用集成电路领域居世界前列。在模拟电路与功率器件领域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安世半导体(Nexperia B.V.):是半导体基础元器件生产领域的高产能生产专家,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各类电子设计。闻泰科技于2019年取得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国内企业
华润微(688396.SH):成立于2003年,是华润集团半导体投资运营平台,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能力,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士兰微(600460.SH):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分立器件、MCU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等。华微电子(600360.SH):成立于1999年,是集功率器件设计研发、芯片加工、封装测试及产品营销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条功率器件生产线,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节能照明、计算机、汽车电子等领域。华虹半导体(1347.HK):由华虹NEC与上海宏力于2011年合并而成,于201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专注于研发及制造专业应用的8英寸及12英寸晶圆半导体,尤其是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功率器件。先进半导体:前身是1988年由中荷合资成立的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2019年初被上海积塔半导体私有化。为一家领先的专门模拟芯片代工厂,在汽车电子、MEMS以及IGBT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综上所述,功率半导体行业中的MOS管和IGBT等器件在各自的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