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ei Xiantong Technology Co., Ltd.
WhatsApp:+86 13997866467
Email:qitianpower@outlook.com

逆变器功率小于箱变功率

发布时间:2025-08-28 16:30:56 人气:



3200箱变能接几台320KW逆变器?

您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每箱变能接320KW的逆变器。所以,3200箱变能接3200 × 320KW的逆变器。计算结果为1024000KW。

详细介绍: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主要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它的功率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进行表示。而箱变则是将电能从发电机送往逆变器的装置,一般用于太阳能电站等大型发电系统中。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计算3200箱变能接多少台320KW的逆变器。由于每箱变能接320KW的逆变器,所以3200箱变能接3200 × 320KW的逆变器。计算结果为1024000KW。

除了逆变器的功率,还有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例如,逆变器的效率、电压稳定性、温度范围等都会对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此外,太阳能电站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电网的需求,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总之,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3200箱变能接1024000KW的逆变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最佳的系统配置。

光伏升压站箱变配置:多少兆项目瓦配一台?

光伏升压站箱变配置需根据具体项目规模来确定,没有固定的“多少兆瓦配一台”的标准答案。不过,根据行业实践与头部企业的技术方案,可以给出一些配置原则和推荐方案。

一、配置原则

容量匹配原则

光伏组件与箱变容量比建议控制在1.1-1.3:1,以确保逆变器满载时箱变仍有10%-20%的余量,避免过载风险。

电压等级适配原则

低压侧通常为0.4kV/0.8kV,高压侧以10kV或35kV并网。具体电压等级的选择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电网要求来确定。

系统损耗控制原则

单台箱变容量过大可能增加线路损耗,过小则可能推高设备成本。因此,在选择箱变容量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损耗和设备成本。

二、推荐配置方案

1-3MW项目

推荐配置2台1250kVA箱变。这种紧凑型设计适用于户用及小型工商业屋顶项目,能够满足项目的升压需求,同时保持较高的效率。

4-5MW项目

推荐配置3台1600kVA箱变。模块化组合设计便于安装和维护,同时预留了扩容接口,为未来可能的扩容提供了便利。

6MW及以上项目

推荐配置1台1600kVA+2台2500kVA箱变。这种配置方案集成了动态补偿功能,功率因数能够达到0.95以上,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

三、实例分析

以连云港某6MW全额上网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3台箱变+1套预制舱的方案,实现了升压效率≥98.5%,年均减排CO₂超6200吨的优异成绩。同时,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仅为5.8年,较传统方案缩短了12-18个月。此外,通过远程监控和智能温控技术的应用,运维成本也降低了30%。

四、注意事项在选择箱变时,需要警惕虚标容量的现象。要求厂家提供温升试验报告(K≤45℃),以确保箱变具有持续输出能力。材料验真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第三方检测空载损耗(1600kVA≤1.8kW,2500kVA≤2.5kW)来验证箱变的质量。服务保障方面,需要明确质保期内的免费维修条款,并约定48小时的响应时效,以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光伏升压站箱变的配置需要根据具体项目规模、电压等级、系统损耗控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通过遵循配置原则、参考推荐方案、注意选型避坑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确保光伏升压站箱变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收益。

光伏电站生产运行指标体系

光伏电站生产运行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光伏组件及系统性能指标

组串电流离散率

根据逆变器组串电流的离散率,评估逆变器运行稳定性。

离散率≤5%为运行稳定;5%<离散率≤10%为运行良好;10%<离散率≤20%为运行待提高;离散率>20%为运行必须改进。

光伏方阵效率

表示光伏方阵的能量转换效率,即光伏方阵输出到逆变器的能量与入射到光伏方阵上的能量之比。

数值越高,表示光伏方阵转换能量的能力越强。

逆变器转换效率

指逆变器将直流电量转换为交流电量的效率。

是评估逆变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性能比(PR)

性能比 = 实际交流发电量 / 理想状态直流发电量。

反映光伏系统自身的性能和质量,包括系统的电器效率、组件衰降、遮挡情况等因素。

二、太阳能资源指标

平均风速

在统计周期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反映光伏电站所处环境的风力状况。

平均气温

在统计周期内通过环境监测仪测量的光伏电站内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

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

水平面总辐射量

在统计周期内照射到水平面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倾斜面总辐射量

在统计周期内照射到某个倾斜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日照时数

在统计周期内太阳辐射强度达到或超过120W/m²的时间总和。

三、电量指标

理论发电量

在统计周期内入射到光伏方阵中的太阳辐射按电池组件峰瓦功率转换的发电量。

发电量

在统计周期内光伏电站各支路电流表计量的有功电量之和。

上网电量

在统计周期内电站向电网输送的全部电能。

购网电量

在统计周期内由光伏电站关口表计量的电网向光伏电站输送的电能。

逆变器输入电量

在统计周期内,光伏方阵中向逆变器输入的直流电量。

逆变器输出电量

在统计周期内,发电单元出口处计量的交流输出电量。

四、能耗指标

厂用电量

在统计周期内,站用变压器计量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

厂用电率

厂用电量占光伏电站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厂用电量

在统计周期内,电站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电量。

综合厂用电率

综合厂用电量占光伏电站发电量的百分比。

光伏方阵吸收损耗

光伏方阵按额定功率转换的直流输出电量与逆变器输入电量的差值。

逆变器损耗

逆变器将光伏方阵输出的直流电量转换为交流电量时所引起的损耗。

集电线路及箱变损耗

从逆变器交流输出端到支路电表之间的电量损耗。

升压站损耗

从支路电表到关口表之间的电量损耗。

五、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综合效率

光伏电站上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污染、安装倾角、方位角等。

逆变器输出功率的离散率

评估逆变器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最大出力

电站并网高压侧有功功率的最大值。

六、电站经营指标

单位千瓦成本费

电站成本费用与电站装机容量之比。

单位千瓦材料费

电站三项可控费用中材料费与电站装机容量之比。

单位千瓦修理费

电站三项可控费用中修理费与电站装机容量之比。

单位千瓦其它费用

电站三项可控费用中其它费用与电站装机容量之比。

电网限电弃光率

电网限发弃光电量占实际发电量与电网限发弃光电量之和的百分比。

故障弃光率

因光伏电站内设备故障导致发电单元停运产生的弃光电量占实际发电量与故障弃光电量之和的百分比。

以下是相关展示:

综上所述,光伏电站生产运行指标体系涵盖了光伏组件及系统性能、太阳能资源、电量、能耗、设备运行水平以及电站经营等多个方面,为全面评估和优化光伏电站的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光伏发电逆变器与箱变相序接反了有影响吗?

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和箱变的相序接反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在正常情况下,逆变器和箱变的相序应该是一致的,以确保电能的正确传递和分配。

如果逆变器和箱变的相序接反,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电网连接问题: 逆变器的输出应该与电网的相序匹配,否则可能无法正确地与电网连接。这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投入运行或无法实现正常的电能注入电网。

设备损坏: 逆变器和箱变等电气设备通常设计用于特定相序。如果相序接反,可能会导致设备过载、过热或其他损坏,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电能质量问题: 相序接反可能引起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如谐波、电压波动等,影响其他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最新修订要点解析

《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最新修订要点解析

一、新增“额定容量”定义

最新修订的《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中,明确引入了“额定容量”的定义,即逆变器在0.9功率因数下的输出功率。这一概念的引入,有助于与“安装容量”进行明确区分,从而在设备选型时能够更严格地核对相关参数,确保光伏发电站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

二、细化“孤岛现象”分类

标准对“孤岛现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新增了“计划性孤岛”与“非计划性孤岛”的定义。在设计光伏发电站时,需结合电网的具体要求,配置相应的防孤岛保护装置,并优化控制策略,以有效应对不同类型的孤岛现象,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光伏组件选型与性能要求

选型要求:新增了对不同类型光伏组件(如晶体硅、薄膜、聚光光伏组件)的选型要求。在选型时,需综合考虑太阳辐照度、气候特征、场地条件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最合适的组件类型。性能参数校验:对光伏组件的性能参数校验提出了更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在湿热环境下工作的光伏发电站,应优先选择具备抗电势诱导衰减的光伏组件。高效技术要求:明确了新型双面组件、钙钛矿叠层组件等高效技术的设计要求,并规定了最低转换效率门槛(如单晶硅≥23%)。同时,细化了组件倾角、间距与阴影遮挡的优化算法,以提高发电效率。

四、逆变器配置与性能要求

配置容量:逆变器的配置容量应与光伏方阵的安装容量相匹配,以确保光伏发电站的高效运行。性能要求:对逆变器的性能要求进行了细化,如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应具有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连续可调功能,大、中型光伏发电站的逆变器还应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以提高电网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五、储能系统配置与设备选择

配置要求:对储能系统的配置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包括储能电池的容量计算方法、储能系统的布置方式等。设备选择:强调储能系统应采用在线检测装置进行智能化实时检测,并具有在线识别电池组落后单体、判断储能电池整体性能、充放电管理等功能,以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六、变压器防护等级与无功补偿配置

变压器防护等级:沿海地区户外变压器的防护等级需达到IP65,风沙地区不低于IP54,并优先选用预装式箱变或分裂变压器,以提高变压器的抗环境干扰能力。无功补偿配置:明确逆变器需承担无功调节功能,110kV及以上电站的容性/感性补偿容量需覆盖线路和变压器损耗。在设计时,需与电网调度要求相匹配,以确保电网的无功平衡和稳定运行。

七、防雷与接地要求

支架系统:强制要求支架系统多点等电位连接(跨接电阻≤0.03Ω),以提高防雷效果。汇流箱:汇流箱必须内置II级SPD(浪涌保护器),以增强对雷电冲击的防护能力。接地网:接地网的埋深从0.6m增至0.8m,以提高接地电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八、并网稳定性强化

谐波治理:要求光伏电站公共连接点的THDi(电流谐波畸变率)≤3%,并配置主动式谐波抑制装置,以减少谐波对电网的影响。电压波动抑制:明确10kV及以上电站需具备1秒内快速调压能力,并推荐采用SVG动态补偿设备,以提高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和供电质量。故障穿越能力:细化了低/高电压穿越参数(如0.9p.u.电压下持续运行≥1秒),并要求并网逆变器提供第三方认证报告,以确保其在电网故障时的穿越能力和稳定性。

九、火灾分类与设施细化

电化学储能系统:新增了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防火要求,并参考了GB 51048标准。油浸变压器室:需配置水喷雾灭火系统,以提高灭火效果。电缆夹层:防火封堵耐火极限提升至2小时,以增强电缆夹层的防火能力。储能区防火间距:与光伏区的防火间距需≥50m,以确保火灾不会相互蔓延。气体灭火系统:提供了气体灭火系统的选型指南,并优先推荐全氟己酮作为灭火剂,禁止使用水系灭火装置。消防通道与应急照明:消防通道、应急照明及疏散标志需按最新表格执行,并控制室与消防水泵房需双电源供电,以提高火灾应急响应能力。

十、灭火器配置变化

灭火器配置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逆变器处的灭火器配置要求更为严格。原来仅在逆变器室配置灭火器,现在要求所有逆变器处都要配置灭火器,以提高火灾初期的扑救能力。

十一、智能监控与BIM协同设计

智能监控:要求电站配置AI运维平台,具备组件级故障诊断(精度≥95%)、灰尘损失预测等功能,以提高光伏发电站的运维效率和发电效率。BIM协同设计:50MW以上项目需提交LOD300级BIM模型,包含电气设备三维定位与管线碰撞监测,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光伏发电站设计标准》的最新修订涵盖了多个方面的重要要点,旨在提高光伏发电站的设计水平、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这些修订要点对于指导光伏发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维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电站的系统效率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的系统效率是影响其发电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电站的地点和规模确定后,装机容量和峰值小时数基本固定,因此提高系统效率成为增加发电量的主要途径。以下是对光伏电站系统效率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

一、自然因素

温度折减

温度是影响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晶硅电池的温度系数一般为-0.35~-0.45%/℃,非晶硅电池的温度系数约为-0.2%/℃。随着温度升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会降低。例如,在正午时分,组件温度可能达到60摄氏度左右,此时输出功率大约仅为85%左右。此外,逆变器等电气设备的转化效率也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不可利用太阳光

总辐射量中包括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但并非所有辐射都能用于发电。例如,逆变器需要在辐照度大于50W/m2时才能向电网供电,而辐照度在100W/m2以下时输出功率极低。这部分无法利用的太阳能辐射会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

二、设备因素

光伏组件的匹配度

光伏组件的标称参数虽然相同,但实际输出特性曲线存在差异,导致多个组件串联时因电流不一致而产生效率降低。组件的匹配度是影响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逆变器、箱变的效率

逆变器的欧洲效率是考虑了不同负载率后的加权转换效率,但实际使用中往往难以达到该值。逆变器在DC变AC的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加权效率能达到97.5%已属不错。此外,逆变器的MPPT跟踪效果也会影响系统效率。箱变在升压过程中也会有能量损失,一般约为1.5%左右。

直流线损、交流线损

光伏电站中,直流线路较长,因此直流线损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直流线损可以按2~3%来估算。交流线路相对较短,线损较少,一般可以按1%来进行估算。

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和检修是造成系统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光伏电站中的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停机或降低输出功率,从而影响发电量。

三、人为因素

设计不当

设计不当可能导致光伏电站的间距过小,造成前后遮挡,导致整个组串输出功率急剧下降。此外,山地电站还需要考虑东西方向高差所带来的遮挡问题。设计不当还可能包括在光伏电站场区内设计有较高的建(构)筑物,对周围的光伏阵列造成遮挡。

清洁不及时

灰尘和积雪等污染物会覆盖在光伏组件表面,降低其透光率和发电效率。在西北地区,一次沙尘暴可能会造成发电量直接降低5%以上;在东部,严重的雾霾天气时光伏电站几乎没有出力。因此,及时清洁光伏组件是提高系统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光伏组件衰减过快

光伏组件的衰减速度也是影响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厂家承诺头两年衰减不超过2%,10年不超过10%,25年不超过20%。然而,实际上头两年衰减在2%以内的光伏组件较少,这可能导致发电量达不到预期。

综上所述,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设备因素和人为因素。为了提高系统效率,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光伏发电箱变和箱变之间怎么联接

对于大型光伏电站而言,通常是由多个几十千瓦的逆变器并联,汇总后连接至箱变,再由箱变进行升压并网。逆变器与箱变之间设有一条监控线路,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逆变器并联后,电流汇集至箱变,箱变负责将电压升压,以便于并入电网。监控线路连接在逆变器与箱变之间,它不仅是数据传输的通道,更是系统安全的保障。当系统出现异常时,监控线路可以迅速传递信号,启动保护机制,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在实际运行中,箱变不仅要承受升压的任务,还需要进行电压调节,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监控线路则通过采集逆变器和箱变的各项数据,如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供运维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

逆变器与箱变之间的联接,不仅涉及到电气技术,还包括通信技术。监控线路需要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监控线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

通过合理的联接方案,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逆变器与箱变之间的联接方式,以及监控线路的设计,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维护和检修过程中,监控线路的作用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问题,减少故障处理时间。同时,监控线路还可以为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大型光伏电站中的逆变器与箱变之间的联接,是一个复杂但关键的技术环节。通过合理的联接设计和监控系统的支持,可以有效提升光伏电站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

返回列表 推荐新闻
 12V3KW逆变器 特种车 救护车 房车充电逆变一体机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