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9 01:41:13 人气:
固德威不“good”了!
固德威业绩下滑,面临多重挑战
固德威,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逆变器上市公司,近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2024年亏损了6200多万元,成为A股中唯一亏损的逆变器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亏损情况依旧持续,亏损额达到2800余万元。这一连串的糟糕表现,不禁让人发出“固德威不‘good’了”的感慨。
一、业绩“拉垮”,亏损严重
根据财报,2024年固德威实现营业收入67.38亿元,同比下降8.36%;净利润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达到-6181万元,同比大降107.25%;扣非净利则为-1.94亿元,同比降幅更是高达124.01%。这样的业绩表现,让固德威在逆变器上市公司中显得格外突兀,与阳光电源、特变电工、德业股份等盈利丰厚的同行形成了鲜明对比。
固德威将亏损归因于境外较高毛利率的逆变器及电池销售收入的下降,以及境内较低毛利率的户用光伏系统等销售收入的增加不足以弥补这一缺口。同时,公司研发持续投入、规模效应下降、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也综合影响了利润。这意味着固德威正遭受双层挤压:一方面,高毛利的海外市场阵地失守严重拖累了业绩;另一方面,国内竞争白热化的户用光伏市场毛利又得不到保障,而研发投入的不降反增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二、现金流紧张,应收账款增加
除了净利润亏损外,固德威的现金流表现也更为糟糕。2024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7.93亿元,较2023年的10.34亿元大幅降低176.68%。分季度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均录得亏损,现金流净额方面,前三个季度均为负值。到了2025年一季度,虽然营收同比增长67.13%,但净利润依旧为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为负值。
此外,固德威的应收账款也在不断增加。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达到11.16亿元,较2023年的8.57亿元增加了2.59亿元。总资产约为78.34亿元,总负债约为49.59亿元,负债率约为63.3%。这些数据表明,固德威的现金流压力巨大,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不容乐观,负债水平也相对较高。
三、“内忧外患”,挑战重重
固德威面临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从外部环境来看,海外市场高库存压力让其引以为傲的欧洲市场反成了“大山”。而从内部来看,核心技术人员不断离职让固德威内部陷入了震荡。其中,副总经理方刚的离职对公司的影响尤为深远。作为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和董事兼副总经理,方刚的离职无疑给公司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此外,固德威在储能行业的布局也似乎出现了战略错判。相较于同行在储能产品上的强劲表现,固德威的储能电池业务却表现不佳。2024年财报显示,储能电池仅贡献4.73亿元营收,同比降低45.57%。这可能与固德威进军竞争惨烈且严重内卷的储能电池领域有关。在当前储能电芯价格大幅下跌、储能系统价格同步腰斩的背景下,整个行业陷入了“盈利困境”。
四、未来展望:寻找破局之法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但固德威并未放弃寻找破局之法。公司掌舵人黄敏似乎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他看到了能源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并决定组建专门团队研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SEMS)。固德威希望从光伏逆变器设备的供应商转变为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通过软件系统、物联网技术对客户进行智慧能源管理。
然而,这盘大棋需要砸入不菲的研发经费。在当前业绩亏损、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固德威能否在这条大道上寻找到破局之法,还有待时间验证。但无论如何,固德威都需要尽快调整战略、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内部管理,以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112家光伏企业、7大排行榜!通威、隆基、晶科、特变、天合、晶澳、中环、阳光、正泰领衔!
2023年上半年,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全球新增装机量达到78.42GW,同比增长154%,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产量均大幅增长。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292.43亿美元,增长11.69%,国内外市场双丰收。
然而,价格波动剧烈,硅料价格从顶峰时期的30.3万元/吨跌至6.4万元/吨,跌幅超过370%,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的产品价格也大幅下滑。这导致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但产能过剩与技术迭代的双重压力,使光伏产业面临新的挑战。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光伏上市企业的表现却不尽相同。通过对112家光伏企业的财报分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从多个维度解析了他们的成绩单。其中,通威、隆基、晶科、特变、天合、晶澳、中环、阳光、正泰等企业位列排行榜前列,营收、净利润、总资产等关键指标各有亮点。
尽管整体行业增长,但仍有两成企业的营收下滑。头部企业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占据主导,如通威、隆基、特变等,显示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资产规模方面,特变电工、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企业总资产超千亿元,占据了行业的一半以上。
现金流和研发投入方面,通威股份、特变电工和晶科能源等企业表现强劲,显示出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技术研发投入。然而,硅料和硅片企业的业绩受到产能过剩和价格下滑的冲击,大全能源等企业的业绩下滑明显,而隆基绿能和TCL中环在硅片市场保持强势。
电池和组件环节,一体化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保持盈利,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企业的技术红利明显。逆变器和支架企业则受益于海外市场和储能业务的增长,业绩普遍翻倍。光伏设备企业受益于扩产和技术创新,而辅材如玻璃和背板的业绩则相对疲软。
电站企业受上游价格下跌影响,成本下降,业绩普遍提升,正泰电器旗下的光伏电站业务表现亮眼。整体来看,光伏产业链在挑战中前行,企业间的竞争和市场格局正在重塑中。
5月逆变器排行榜!央国企23.9GW逆变器招中标!华为、禾望、上能、株洲变流、首航新能等领先!
5月逆变器排行榜及央国企逆变器招中标情况
5月,逆变器市场热闹非凡,各大企业纷纷参与招投标,竞争异常激烈。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5月1日至5月31日,约有61个逆变器招标项目定标,合计容量达12.29GW。同时,央国企在逆变器采购方面也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发布了32个招标项目,合计容量约11.62GW。以下是对5月逆变器排行榜及央国企逆变器招中标情况的详细分析:
一、5月逆变器排行榜
中标容量排名
华为:中标4446MW,排名榜首。华为在5月表现抢眼,不仅中标数量多,而且中标容量大,成为逆变器市场的领头羊。
禾望电气:中标2147MW,排名第二。禾望电气在5月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标项目涉及多个央企,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上能电气:中标752MW,排名第三。上能电气在逆变器市场同样表现出色,中标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
中标企业分析
除了华为、禾望电气、上能电气外,株洲变流、首航新能、科华数据、阳光电源、三晶电气、爱士惟、特变电工等企业也中标了多个逆变器采购项目。这些企业在逆变器领域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二、央国企逆变器招中标情况
招标项目分析
5月,央企发布的逆变器招标项目合计容量约11.62GW,占总招标容量的97.4%,显示出央国企在逆变器采购方面的主导地位。
其中,三峡、电建、华润、中国船舶、中核、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等9家央企均有逆变器采购项目定标。这些央企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逆变器采购项目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中标企业分析
华为:在三峡集团的逆变器采购项目中,华为成为最大赢家,不仅全部入围中标人名单,而且均排名第一中标候选人。此外,华为还中标了中国电建、华润等企业的多个项目。
禾望电气:禾望电气在5月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中标了中核集团、三峡集团等多个项目。其中,禾望电气在镇康二期40MW项目逆变器采购中以最低价中标,展现了其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上能电气:上能电气在5月同样表现抢眼,中标了中国电建、中核集团等企业的多个项目。其中,上能电气在中国电建股份公司尖扎县40万千瓦牧光储一体化项目箱逆变一体机采购项目中中标容量最大。
价格分析
5月最低价定标项目为镇康二期40MW项目逆变器采购,禾望电气最终中标,投标报价498.38万元,折合单价0.122元/W。
最高价定标项目为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宁武光伏电站项目逆变器采购,中标价格为99.08万元,折合单价0.291元/W。
三、市场趋势及展望
市场趋势
从5月的逆变器招投标市场来看,央国企仍然是逆变器采购的主力军,其采购项目数量多、容量大,对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能源企业甚至与能源无关的企业开始大规模采购逆变器,进军光伏行业。这将对逆变器招投标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展望
未来,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逆变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逆变器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和产品布局。
以下是部分中标项目的展示:
综上所述,5月逆变器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大企业纷纷参与招投标,竞争异常激烈。央国企在逆变器采购方面表现出强劲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未来,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逆变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隆基、通威、晶科、协鑫、中环等12强光伏企业实力解析
本文挑选了2022年营收超过300亿的光伏产业链企业进行深度剖析,从增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薪酬水平等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解析各企业的综合实力。
各企业概况如下:
通威股份:位于四川成都,2022年在光伏硅料及电池片领域出货量排名第一,营收达1424亿元。
隆基绿能:总部位于陕西西安,2022年在光伏组件及硅片领域出货量行业排名第一,营收1290亿元。
天合光能:位于江苏常州,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四,营收850.5亿元。
晶科能源:总部在上海和江西,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四,营收826.8亿元。
晶澳科技:位于河北和北京,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四,营收729.9亿元。
阿特斯太阳能:位于江苏苏州,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第五,营收516.5亿元。
正泰电器:位于浙江乐清,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十,营收459.7亿元。
特变电工:位于新疆昌吉,2022年光伏硅料出货量排名前三,营收960亿元。
TCL中环:位于天津,2022年光伏硅片出货量排名前三及光伏组件前十,营收670.1亿元。
协鑫集团:位于江苏苏州,2022年光伏硅料出货量排名前三,营收558.9亿元(仅计算协鑫新能源、协鑫科技、协鑫能科和协鑫集成四家公司)。
爱旭股份:位于浙江和上海,2022年电池片出货量排名第二,营收350.7亿元。
东方日升:位于浙江宁波,2022年光伏出货量排名前十,营收293.8亿元。
阳光电源:位于安徽合肥,2022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排名第一,营收402.6亿元。
营收规模对比显示,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和特变电工分别以1424亿元、1290亿元和960亿元的营收位居前三。利润规模前三名依次是通威股份、特变电工和协鑫集团。
在增长能力方面,爱旭股份、通威股份和晶科能源分别以127%、120%和104%的营收增长率领先。利润增长率方面,东方日升、爱旭股份和协鑫集团分别以2332%、1954%和357%的增速表现优异。
盈利能力分析中,特变电工、通威股份和协鑫集团分别以38.6%、38.2%和35.8%的毛利率占据前三名,通威股份、特变电工和协鑫集团的净利率分别为23.83%、22.73%和29.46%,表现优秀。
偿债能力指标上,资产负债率前三名分别是晶科能源、阿特斯和东方日升,流动比率前三名则是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和阳光电源。
费用管理方面,TCL中环、阳光电源和爱旭股份的平均研发费率分别为4.36%、4.2%和3.93%,销售费率则依次是阳光电源(7.87%)、阿特斯(7.49%)和正泰电器(4.61%)。
人均效能与薪酬对比显示,人均薪酬平均为15.29万元/人,人均营收平均为299.13万元/人。人均营收前三名依次是阳光电源、特变电工和TCL中环,人均年度薪酬前三名分别是阳光电源、特变电工和TCL中环。
综合评估,通威股份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展现出领先优势,隆基绿能在硅片和组件领域表现突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多方面表现出色。天合光能210组件出货量全球领先,正加速进入N型时代,同时布局了支架、储能等业务,各项指标优秀。晶科能源在TOPCon技术和产能方面全球领先,增长性较好,研发投入较高,有望巩固技术优势,提升盈利能力。晶澳科技盈利能力持续强劲,海外布局加速,积极提升N型产能,各项指标均衡,发展稳健。阿特斯组件出货量全球前五,全球化布局完善,技术实力行业领先,有望降低销售费用,提升盈利水平。正泰电器电器、逆变器、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开发及建设等业务全面开花,户用光伏龙头地位稳固,各项指标优异。特变电工电力、新能源、新材料、能源业务协同发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均优异。TCL中环N型210硅片领域领导者,光伏电池及组件快速增长,各项指标表现优异。协鑫集团全面布局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及电力投资,全产业链均衡发展,布局钙钛矿等先进技术路线,确保各版块均衡发展。爱旭股份2022年扭亏为盈,业绩创新高,专业化电池片领先企业,全面拓展ABC电池及组件,有望成为新型电池技术龙头企业。东方日升2022年扭亏为盈,业绩创新高,组件、储能、硅料业务快速增长,全面布局异质结等先进技术。阳光电源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营收和利润持续高增长,研发费率、人均效能等指标优异,储能出货量全球领先,保持高增长。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