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5 06:00:19 人气:
比例谐振控制器(PR Controller)
《信号与系统》课程中介绍了冲激、阶跃、斜坡和正弦信号类型,它们分别用于实验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研究响应情况以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阶跃信号作为直流信号常见于水槽液面、水温、伺服电机等控制系统。斜坡信号在导弹、舰载火炮等拦截系统中用于控制移动目标。正弦信号用于通信和频域分析,研究相位校正和稳定性。
对于通过PID控制器设计实现有效控制直流信号的系统,已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所熟知。有效控制指过程稳定、无稳态误差、快速性要求满足以及合理超调量。PID控制器在0Hz处(直流信号)的增益无穷大,理论上可以实现对直流信号的无稳态误差跟踪。
工业中,交流控制系统如逆变器、有源电力滤波器等,采用PID控制器会存在稳态误差,因为它不满足内模原理。2002年之前,通常将三相交流信号通过Park变换转换到同步旋转dq坐标系,设计PI控制器对直流信号进行跟踪,然后反变换回交流量。这虽然完美解决了数学问题,但对于工程师而言,Park变换引入额外计算复杂性,尤其是对于高次谐波跟踪。
2002至2003年间,华中科技大学的袁小明老师和RMIT的Donald Grahame Holmes提出了比例谐振控制器(PR Controller),在静止坐标系下实现了对交流信号的无稳态误差跟踪。PR控制器的表达式为:Kp + Ks/s,其中Kp为比例系数,Ks为谐振系数,s为复频率算子。比例谐振控制器继承了PID控制器的内模原理,其谐振项与正弦信号的拉式变换一致,因此能够实现对正弦信号的无稳态误差跟踪。
在频谱分析视角下,PR控制器的Bode图显示其在50Hz处增益无穷大,可以对50Hz的参考信号进行无稳态误差跟踪。与PID控制器相比,PR控制器在高频段的动态性能更好,抗扰性能略有降低,但通过适当调整参数可以有效应对器件参数误差和有限字长的影响。
PR控制器在多谐振点控制场景中,可以并联多个谐振控制器,其传递函数为各谐振点的并联。对于需要控制的频率,PR控制器可以在多个点实现幅值增益为无穷大。复矢量控制器是一种简化形式的PR控制器,仅在特定频率点具有无穷大增益。
为提高系统鲁棒性和稳定性,PR控制器通常需要进行相位补偿。理想PR控制器的相位补偿策略是在谐振频率点增加相位滞后,以抵消系统相位滞后。对于多谐振点情况,每个谐振点需要特定的相位补偿角度。PR控制器的离散实现通常采用预插值双线性变换,以减少高频段极点失配问题。
PR控制器的核心代码实现涉及z域表达式、比例项和谐振项的控制输出计算。在工程实践中,需要考虑输入信号谐振频率的变化和多个谐振频率点的情况,编写相应的代码逻辑。PR控制器的性能分析包括带宽问题、多谐振点问题和相位补偿策略,以及离散实现时的高频段极点失配问题。
参考文献包括了与比例谐振控制器相关的研究论文和书籍,如D. Zmood和D. Holmes关于PWM逆变器零稳态误差的控制策略,X. Yuan等人关于电流控制的零稳态误差方法,以及动态系统的数字控制和信号与系统等教材。
半导体碳化硅(SiC)MOSFET的封装、系统性能和应用的详解;
一、封装详解
半导体碳化硅(SiC) MOSFET的封装方面,相较于传统的硅MOSFET,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改进包括双面散热、夹焊、热增强功率封装以及低电感、无引线封闭尘核装等。栅极驱动器IC的封装也变得更加紧凑,减少了芯片到引线、键合线之间的距离,并采用了模制无引线封装(MLP)。此外,驱动器和MOSFET(DrMOS)的共封装技术,不仅减少了寄生电感,还提升了效率并缩小了电路板的面积。这些封装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在低压转换器应用中取得成功的措施。
二、系统性能详解
在系统性能方面,当VDD>7V时,静态电流会线性增加,直至超过设定的UVLO阈值。不同条件下的IDD(静态电流)变化以及启动波形,都在图16和图17中有所展示。图18和图19详细描述了关机操作的平稳性和VEE电压的稳定时间。图20至图23则展示了输出脉冲的终止和UVLO对系统的影响。开关过程中的导通传播延迟和关断传播延迟,在图22和图23中有所体现。DESAT和XEN波形的性能,则在图24和图25中进行了详细解析。图26至图32则提供了几个基本应用示例,包括低边开关、半桥概念、准谐振(QR)反激式和通用评估板(EVB)等。
三、应用详解
在应用方面,SiC MOSFET可以广泛应用于使用IGBT的各种场景,如高压开关电源、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充电器、电气化铁路运输、焊接机、激光器、工业设备以及其他高温操作环境。特别是在太阳能逆变器和高压数据中心等领域,由于其能够承受更高的直流电压,因此有利于减小线规厚度、接线盒、互连,并最终最大限度地减少导通损耗,提高效率。SiC MOSFET及其栅极驱动器IC的封装改进、系统性能提升以及广泛的应用,都表明其已成为设计高性能栅极驱动电路时的关键组件。其易用性和卓越性能使其在市场中备受青睐。例如,NCP5170等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性能、高速的驱动SiC MOSFET的方法,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便捷的选择。
请教llc半桥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llc半桥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答案概述
llc半桥谐振电路是一种基于谐振原理工作的电路。它主要由半桥逆变电路和谐振电容、电感组成。该电路利用谐振现象,使得电路中的能量能够在电感和电容之间高效转换,从而实现电路的稳定运行。
二、工作原理详解
1. 半桥逆变电路
半桥逆变电路是llc半桥谐振电路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该电路由两个开关管、两个谐振电容和一个变压器构成。通过开关管的交替开关,使得电路中的电流能够在正半周和负半周之间变化,从而产生交流输出。
2. 谐振现象
在半桥逆变电路中,当电路的频率与谐振腔的自然频率相匹配时,电路会发生谐振现象。此时,电路中的能量会在电感和电容之间来回转换,形成一个稳定的振荡电流。这种谐振现象能够减小电路中的能量损耗,提高电路的效率。
3. 电路功能
llc半桥谐振电路通过利用谐振现象,能够实现电路的高效率、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该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开关电源、逆变器等。此外,该电路还可以通过调整电路参数,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
三、总结
llc半桥谐振电路是一种基于谐振原理工作的电路,主要由半桥逆变电路和谐振元件构成。通过半桥逆变电路产生交流电,并利用谐振现象实现电路的稳定运行。该电路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晶闸管逆变器为什么要有换流电路?逆变器换流有哪几种基本方法?
(一)原因:因为晶闸管是一种不具备自动关断能力的半控型功率器件,这是它不尽完美的地方。由晶闸管构成的电力电子电路中必须辅之以必要的关断电路或称之为换流电路,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换流条件。
(二)方法:通常采用三种换流方法:
(1)负载谐振式换流:它是利用负载回路中的电容与电感所形成的振荡特性来换流的。在这类负载回路里,电流具有自动过零的特点,只要负载电流超前电压的时间大于晶闸管的关断时间,就可以使逆变器的晶闸管在这段时间里断流而关断,并恢复正向阻断特性。
(2)强迫换流:将换流回路与负载分开,在换流时,由辅助晶闸管导通,使换流回路产生一个脉冲,迫使原来导通的晶闸管因断流而关断,并承受一段时间的反压而恢复其正向阻断性。这种换流又称脉冲换流。
(3)采用可关断晶闸管或大功率晶体管换流:它可以省去附加换流环节,提高设备的经济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减小设备体积。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