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4 16:40:20 人气:
逆变器分类:集中式、组串 式、集散式及微型
逆变器分类:集中式、组串式、集散式及微型
逆变器按技术、电压、储存、应用领域等分类,分为光伏并网与储能逆变器、单相与三相逆变器、并网与离网系统逆变器、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将直流电汇总逆变为交流电,功率较大,通常在500KW以上,优势为输出功率大、成本低、电能质量高,但MPPT跟踪精度不足,影响效率和电力产出,且需专用机房。代表企业包括阳光电源、上能电器。
组串式逆变器对光伏组串进行单独MPPT跟踪后再逆变,功率在100KW以下,具有灵活配置、高发电量、MPPT数量多等优点,适合户用分布式发电、中小型屋顶电站,也可用于集中式系统。
集散式逆变器结合集中与分散优势,通过前置多个MPPT控制,汇流后集中逆变,提升发电量、电能质量,适应电网,但工程经验不足,安全稳定性待验证。
微型逆变器对每块组件单独进行MPPT跟踪,适合小项目,具有独立控制、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隐患的优点,但成本高,维护困难。
性能对比显示,集中式逆变器成本低、可靠性高;组串式逆变器发电量高、灵活性好;微型逆变器提高效率、安全性,但价格昂贵。逆变器行业技术壁垒高,需长期研发,满足电网和用户端需求。逆变器作为“大脑”和“心脏”,需精确算法支持,适应电网变化,提供智能化运维数据。
综上,逆变器分类多样,各有优势和局限性,技术壁垒高,企业需不断研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和应用需求。
逆变器—脚踩两大高景气赛道的王者!
逆变器,作为光伏和储能两大高景气赛道中的关键角色,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光伏和储能的快速发展,为逆变器市场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在产业链中,逆变器的稳定性较高,受技术路线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最小。本文将深入解析逆变器的分类、技术、成本、品牌以及未来展望。
逆变器主要分为集中式、集散式、组串式和微型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因多重优势,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它以直交流转换为核心功能,通过功率半导体如IGBT和MOSFET每秒数千次的开关,实现从直流到交流的转换。组串式逆变器通过多路MPPT控制,相较于集中式逆变器,具有更宽的MPPT电压范围,从而延长发电时间。此外,提高最大输入电压,可减少电流和配套线缆直径,进一步降低成本。
储能变流器,作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实现电能的双向转换。其原理与光伏逆变器基本相同,技术来源相似,对于原光伏逆变器厂商而言,储能业务是增量市场,许多厂商已经或正在进入这一领域。
逆变器上游产业主要包括IGBT、集成电路、电感和电容等,核心部件IGBT产品的技术门槛较高,目前主要由德国英飞凌、日本三菱等国外企业供应。国产IGBT在35KW以内的光伏应用场景已经基本满足需求,但在更大功率的逆变器应用中,国产化仍处于初步阶段。
未来,逆变器的关注点将围绕技术路线的创新、成本的优化和品牌的构建。组串式逆变器以其在发电效率、发电时间、电压范围和成本控制上的优势,逐渐替代集中式逆变器。品牌建设方面,中国逆变器企业已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位置,通过技术迭代和渠道建设,中国品牌逐渐展现出竞争力。
市场空间方面,光伏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为逆变器提供了广阔前景。光伏逆变器市场随着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大,而储能逆变器市场则随着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发展和加速增长而迅速扩张。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为逆变器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有哪些知名的生产逆变器公司?
逆变器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设备,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市场上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逆变器,包括组串式、集中式以及集散式,每种类型均有其代表性的企业。
集中式逆变器领域,阳光电源、特变电工、上能电气等公司以其卓越的技术和产品性能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的知名企业。
在组串式逆变器市场,阳光电源、华为、固德威、古瑞瓦特、三晶电气、锦浪科技、科士达、上海兆能、茂硕电源等公司凭借其在技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优势,成为了该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集散式逆变器方面,上能电气、禾望电气等企业凭借其专业技术和优质服务,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逆变器领域内,阳光电源、特变电工、上能电气、华为、固德威、古瑞瓦特、三晶电气、锦浪科技、科士达、上海兆能、茂硕电源、禾望电气等企业因其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了行业内的知名公司,为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阳光电源所涉及的业务范畴是怎样的
阳光电源业务范畴广泛。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它是全球知名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产品涵盖集中式、组串式、集散式逆变器等多种类型,可适应不同规模和场景的光伏电站需求,为光伏发电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力转换,提升发电效率。
储能系统方面,阳光电源提供储能变流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应用于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等不同领域,在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其业务还包括风能变流器,为风力发电系统提供可靠的电力转换设备,助力风电产业发展。在电力电子电源领域,提供通信电源、充电桩等产品,满足通信基站、电动汽车充电等不同场景的供电需求。同时,阳光电源还涉及智慧能源运维服务,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客户提供电站运维、监控、故障诊断等全方位服务,保障能源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储能变流器PCS:工作原理、工作模式、功能特点、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中,储能系统与电网的电能双向转换依赖于储能变流器(PCS),也被称为储能逆变器。在电力行业中,储能系统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性有助于电网维持电力供需平衡。当无法通过常规电源调节新能源出力波动时,储能系统便显得至关重要。
PCS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器件,其功能如同人体的心脏,是电力转换的关键。它具备双向储能逆变能力,能够控制储能系统充电和放电过程,实现交直流电之间的变换。它既可以将储能系统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供应给电网或交流负载,也可以将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给储能系统充电。
了解储能变流器的双向或单向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作为双向电流可控转换装置,PCS能够在电网和储能系统之间精确快速地调节电压、频率、功率,实现恒功率恒流充放电以及平滑波动性电源输出。它不仅能满足传统并网变流器对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要求,还能满足储能系统“充电+放电”带来的双向变流需求,提供电池充电和放电功能,适用于光伏、风力发电功率平滑、削峰填谷、微型电网等多种场合。
在并网模式下,PCS在负荷低谷期将电网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给电池组充电;在负荷高峰期,它则将电池组中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反送到电网中。而在离网模式下,PCS与主电网脱开,直接给本地部分负荷提供满足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电能。
工作原理方面,储能变流器利用交、直流侧可控的四象限运行的变流装置实现电能的交直流双向转换。微网监控指令通过恒功率或恒流控制,实现对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同时平滑风电、太阳能等波动性电源的输出。
储能变流器由IGBT、PCB板、电线电缆等硬件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平抑功率、信息交互、保护等。它决定了输出电能质量和动态特性,对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产生重要影响。
工作模式分为并网模式、离网模式和混合模式。并网模式下,PCS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支持自动和手动模式,能够与大容量公用电网同步,用于削峰填谷、电力负载平衡和调节电能质量。离网模式则适用于局部电网与大电网脱离的孤岛系统,储能系统充当网路电源,稳定电网,优化燃料使用和调节电能质量。混合模式则允许储能系统在并网和离网模式之间灵活切换。
储能变流器的主要功能特点包括过欠压、过载、过流、短路、过温等保护,具备孤岛检测能力进行模式切换,实现与上级控制系统及能量交换机的通信功能,以及并网-离网平滑切换控制等。
在应用场景方面,储能变流器(PCS)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储能电站、集中式或组串式、工商业及户用四大类。功率大小是主要的区别点。储能电站的功率通常大于10MW,采用级联型多电平拓扑,支持多机并联运行。集中式PCS功率在250KW以上,采用两电平拓扑,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工商业PCS功率在250KW以下,与分布式光伏结合,实现自发自用,利用电网峰谷差价获利。家庭户用PCS功率在10KW以下,与户用光伏相结合,作为应急电源、电费管理等,对安全规范、噪声等要求较高。
从发展趋势来看,技术路线主要分为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目前,集中式PCS在电池储能系统中较为常见,组串式PCS因其簇级管理的优势正逐渐受到青睐。随着储能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增,储能系统PCS设备的集成能力将不断提升。未来,储能系统PCS将倾向于集成设备,通过软件开发、升级、优化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安全性能保障等,从而实现储能技术在电网中的更广泛、更高效的应用。
湖北仙童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电力电源全面方案供应商 江生 13997866467